蓋寇蘭在地理上與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du,南至東部)和喀拉拉邦(Kerala,北至西部)接壤。那裡一個名為埃羅德(Erode)的城市附近,有可能聚集起蓋寇蘭族。該市以棉和紡織業聞名。
約二百萬名蓋寇蘭族生活在印度(India)這兩個邦之間。族人幾乎全是印度教教徒,另抽查出少數穆斯林及更少數的福音派信徒在這未得族群之中。這少數回轉者或許由於未得族群鄰近眾多的大城市。
蓋寇蘭族操多種語言,雖然都被稱為泰米爾語(Tamil)。泰米爾語類似阿拉伯語(Arabic)、阿蘭語(Aramaic)和其他具備字母(聲調)為基礎的語言。
蓋寇蘭族與許多其他印度種姓相似,擁有以大家族組成的基本社會單元。由一名男性領導家事,並向一群長者或年長男性負責。這長老群體則會為種姓的重要事項作決定。家庭在家庭事工中或可證明有正面幫助。
有一個蓋寇蘭族的傳說與現今被砍伐的森林區有關,不少外來者到來(狩獵當地的獵物),本地人對常常有外人侵擾感到憤怒,故他們其中一人(或許是一個不潔淨的戰士)報稱切斷野獸的尾巴,使之導致外來者離開。這類神話故事或可帶來其他救贖性類比和與之近似的接觸策略。
他們是生活在印度南部的未得族群,意即他們大多數是文盲、衛生環境惡劣、幾乎沒有人識字和面對其他未知的問題。
以泰米爾語為主要語言的蓋寇蘭族已有多種適合他們的佈道工具,包括〈耶穌傳〉電影(The Jesus film)、福音電臺廣播、有聲錄音帶和《聖經》。每種工具對有效地服侍未得族群至為重要。至少有一種泰米爾語的變異要加進他們的語言中,這些語言學上的形式需要被識別、寫下和教導。
即使蓋寇蘭族是印度教教徒,但可能包含一些精靈、巫術、祖先崇拜,甚至其他類型的萬物有靈的崇拜。薩滿、治療師和巫師為當地人接觸另一境界、療傷,甚至與有能者相遇。
族人被視為落後種姓,他們以家庭為本,在印度教外表下,可能帶有少許萬物有靈教和祖先崇拜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