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孟加拉人(Bengali)的族群容易被其共同語言──孟加拉語──所界定。然而,幾個小群被歸類為孟加拉族群,但操孟加拉語以外的其他語言,他的語言屬印度-阿利安語系(Indo-Aryan language)的阿薩姆-孟加拉語(Assamese-Bengali)分支,包括:印度(India)的哈瓊族和基山岡佳族(Kishanganjia);孟加拉(Bangladesh)的哈瓊族和塔吉普里族(Tajpuri);以及尼泊爾(Nepal)的拉吉班西族(Rajbansi)和卡約特族(Kayort)。
哈瓊族來自孟加拉的吉大岡山區(Chittagong Hill Tracts),後來向北遷移,現時大部份族人住在孟加拉東面中央地區,主要集中於邁門辛(Mymensingh)地區的北部,當地位處加羅丘陵地帶(Garo Hills)的南部山坡上。部份族人從當地移居印度,現居於阿薩姆邦(Assam)、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和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雖然許多阿魯納恰爾邦的族人已定居當地三十年,不幸地他們現時面臨被驅逐的危機。
居於印度和孟加拉的孟加拉人大多從事某些類型的農業工作,主要種植水稻,最近也加入土豆和小麥。部份族人擁有出色的織布和刺繡技術,他們會在週末市集出售製成品。
十二世紀時,穆斯林侵略者開始佔領孟加拉的印度人地區。當許多孟加拉人部落於一六○○至一七○○年代被穆斯林侵佔,他們逃難往山區。後來他們返回和定居相鄰的平原上,當中大部份族人居住至今。
孟加拉人社群以往不知道何謂「宗族制度」。然而,當他們改信印度教,才接受十二個與印度教相關的種姓。
多個孟加拉人部落像其他大部份南亞族群一樣,有清晰的工作從屬。不管家庭特殊職業,男性從事家庭以外的不同工作,女性則從事可在家中進行的工作。在這些部落族中,通常擁有自己的土地,小家庭的農場通常約一公頃(約2.5英畝),通常再加以細分。
孟加拉人社會大多為包辦婚姻,但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的婚禮儀式截然不同。選擇配偶時,種姓和社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考慮。農村地區的新婚夫妻通常住在夫家或夫家附近。大部份部落形式的孟加拉人社群有為單身年輕男性而設的特別宿舍,這種「房子」也是村內長老會面的地方。
由於大部份部落形式的孟加拉人是印度教教徒,故他們受到許多逼害和宗教衝突。居於孟加拉的族群佔當地人口的少數,並曾經歷極大的拒絕和宗教逼害。印度的族人被視為難民,因此被看為被驅逐者。這些族群需要認識耶穌基督的愛與接納。
一般而言,各種各樣的孟加拉人都是「印度教化」的宗教主義者。雖然他們採用印度種姓制度,並敬拜百萬計的印度教神明,但他們仍持守自己的民間宗教。
孟加拉人的部落宗教建基於多個村落和家族神明的信仰。他們相信人死後仍存在。村落長老負責舉行宗教儀式。
孟加拉人與其他部落族群一樣是萬物有靈論者,他們認為神明的靈體活在高山、河流和叢林之內,因此他們敬拜許多大自然之物。然而當他們逐步接受更多教育後,許多族人正離開他們的傳統信仰、萬物有靈和巫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