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ndia)東北部和尼泊爾(Nepal)的門達-桑塔爾族包含了九個有分別、但非常緊密相關的族群。政治上,他們分布於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和奧里薩邦(Orissa)。大部份部落住在比哈爾邦南部焦達訥格布爾高原(Chotanagpur Plateau)的山巒地帶,其餘的選擇居於平原。除了此地區以外,族人廣泛分布於印度,任職農業和工廠工人。
七個佔據偏遠北部地區的族群包括桑塔爾族(印度和尼泊爾)、本吉族(Bhumji)、科達族(Koda)、馬希里族(Mahili)、何族(Ho)和阿加里亞族(Agariya);餘下兩個族群朱安科族(Juango)和加達巴族(Gadaba)則居於印度東北境內較南地區,近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沿岸。門達-桑塔爾族的母語是門達語,屬奧亞語系(Austro-Asiatic)。
門達-桑塔爾族的部落文化受工業化、新傳播通訊聯繫、部落福利計劃和社區發展項目等外在因素影響,正急速轉變。
門達-桑塔爾部族的境源傳統不詳;但起初焦達納格布爾的叢林地區被多個土著部落的首領控制.英國(Britain)的管治於平原地區逐步建立。
目前有一八三一至三二年的門達族起義和一八五五至五八年的桑塔爾族革命的記錄。門達-桑塔爾族內的九個分支中,只有本吉族為管治者,因此他們聲稱社會地位較別人高。
大部份門達-桑塔爾族人口靠耕種維生,部份農村家庭靠鄉村或家庭手工業謀生,如織布,他們會以狩獵和採集資源幫補貧乏的農業收入。
政府現時正嘗試保護叢林,故輪耕受限制,亦增加灌溉土地的數目;因此得以發展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在東北部的茶園、鋼鐵廠中工作,又或為當地的印度地主當日薪工人。由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是印度最豐富礦產帶,部份門達-桑塔爾族會以採礦賺取收入。族內男女皆會打工,為其家庭帶來足夠收入。
儘管極少部落靠貿易維生,部份擁有傳統工匠或某行業的專家,其中兩個分支是挖溝掘壕的科達族,以及以壁畫聞名的加達巴族;雖然一般由印度工匠供應大部份部落的需要。
每週開業的市集在這些部落的經濟上擔當重要部份,如部份馬希里族在本地市場售賣他們編織的竹籃。
門達-桑塔爾族的核居點通常位處河谷、叢林被砍伐地區、被風化地區及礦產和工業地帶。大部份族人住在村落群或只有一條街道的村落。
門達-桑塔爾族分成多個宗族,他們承認有同一祖先。這些宗族常與其他部落的人士通婚;但較細小的次部落只容許同族結合。除了朱安科族之外,所有門達-桑塔爾族族群皆設有單身男子宿舍(dhumkuria)。
門達-桑塔爾族擁有豐富的藝術遺產,特別是音樂和舞蹈方面。大部份部落村莊都設有舞池,讓村落祭司進行敬拜。雖然村落由「首領」管理,但重大事宜會咨詢宗教學者或僧侶(panchayat)。部落中的衝突大多與土地權或婚姻有關。
在那些福音傳到的門達-桑塔爾族地方,經族內村委會商議以後,聆聽者幾乎即時接受。這些寶貴的部落是待收割的莊稼,他們僅需要別人指示歸回獨一真神的道路!
門達-桑塔爾族部落傾向保留著傳統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和獨特身分。在所有部族中,大部份是印度教教徒,餘下的則持守民間信仰。
現時族人視太陽神是至高神明,但他們也信奉印度教神明和男、女的部落神明。印度教村落祭司屬祭禮專家,他們遵守許多印度教節慶,並且堅定地信靠偉大的創造主,以至「大地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