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名字是馬哈詹,意即「偉人」,屬印度(India)北部巴尼亞族(Bania)分支。馬哈解作「偉大」,詹意即「人」。十八萬四千名馬哈詹族大多來自現為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地方,歷史上,在莫臥兒時代(Mogul Era),他們為了逃避殘暴的伊斯蘭教領袖而遷往喜馬拉亞山(Himalayas)山麓。現時大部份族人操印度語(Hindi),但也能說馬拉提語(Marathi)、旁遮普語(Punjabi)和多格里語(Dogri)。雖然族人最普遍聚居於拉賈斯坦邦,但也可在印度各地找到他們。
在巴尼亞族以外的種姓也可找到馬哈詹這名字,部份邦不以此作姓氏,只用作稱謂。對其他人來說,馬哈詹意即長者。無論如何,地位較高和高種姓人士常使用馬哈詹這稱謂。
作為經濟和社會上的權力份子,馬哈詹族在印度社會廣受尊崇。在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旁遮普邦(Punjab)和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族人皆是地主、貿易家和商人。諷刺的是,只有少數馬哈詹族擔當巴尼亞族的主要工作──放債。
馬哈詹族沒有已知的基督徒,故族內需要基督工人和福音材料。
數百年前,馬哈詹族的祖先逃避殘暴的伊斯蘭教領袖。時至今日,幾乎所有族人皆為印度教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