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印度
India
印度教傳統下的亞加利亞族

 

 

簡介

印度(India)東北部和尼泊爾(Nepal)的門達-桑塔爾族(Munda-Santal)由九個不同但密切相關的族群組成,他們在政治上被分散於印度的比哈爾邦(Bihar)、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和奧里薩邦(Orissa)。當中大部份分支位於比哈爾邦南部焦達訥格布爾高原(Chotanagpur Plateau)的山區地帶,其餘分支則選擇居於平原。除這地區之外,他們廣泛分散到印度各地擔當農業和工業工人。

七個居於北部偏遠地區的族群包括桑塔爾族(印度和尼泊爾)、布米吉族(Bhumij)、科達族(Koda)、馬希里族(Mahili)、何族(Ho)和亞加利亞族(Agariya)。餘下的尊哥族(Juango)和加達巴族(Gadaba)位處印度南部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海岸附近。門達-桑塔爾族的母語是門達語,屬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

隨著工業化、新媒體通訊連結、部落福利計劃和社區發展項目等外在影響,門達-桑塔爾族的部落文化正在急速轉變。

生活與文化

關於門達-桑塔爾族分支起源的傳統不詳,但起初焦達訥格布爾叢林地區被多個本土部落的領袖管治,後來英國(Britain)逐步於該平原建立勢力。

記錄顯示,門達族和桑塔爾族分別於一八三一至三二年和一八五五至五八年出現叛亂。九個門達-桑塔爾族分支之中,只有布米吉族成為領袖,故他們獲得的社會地位較高於其他分支。

門達-桑塔爾族大部份人口以農業維生,一些農村家庭倚靠鄉村或家庭式工業,例如織布,並以狩獵和採集補貼微薄的農業收入。

時至今日,政府正嘗試保護叢林資源,故限制了轉移耕地模式,加上灌溉農地數目增加,發展了其他收入來源,例如到東北部茶園和鋼鐵工廠,或者替本地印度地主當日薪工人。由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是印度礦物最豐富的地帶,部份門達-桑塔爾族投身採礦業以賺取收入。族內男女皆工作,為家庭帶來足夠收入。

宣教障礙

在福音向門達-桑塔爾族傳揚的地方,經鄉村議會討論後,聆聽者幾乎即時接受。這寶貴的部落是待收割的莊稼;他們僅需要人向他們展示歸向真神的道路!

信仰

門達-桑塔爾部落傾向保留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和獨特身分。在其所有分支中,大部份是印度教教徒,其餘的則持守民族信仰。

在唐•理查生(Don Richardson)的著作《永恆在我心──記少數族裔的宣教腳蹤》(Eternity In Their Hearts)之中,我們認識到門達-桑塔爾族的遠古神明,名為「真神」(Thakur Jiu)。族人曾以為這位真主已忘記他們,因為他們出於害怕而轉信「大山之神靈」(Maran Buru)。族人的祖先遷往現居地時曾向大山之神靈起誓,及後開始崇拜精靈、巫術和敬拜太陽。

族人現時視太陽神為他們的至高神,但他們也信奉印度教其他神明和部落的男、女神明。印度教村落祭司是禮儀專家,族人遵守許多印度教節慶。族人堅心相信一位全能的創造主和「大地之母」。

禱告事項
  • 求主呼召願意前往印度和尼泊爾的人,與這些部落分享基督。
  • 求聖靈軟化族人的心,歸向福音。
  • 求主呼召禱告團隊,以代禱和敬拜衝破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