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是中國官方認可的少數民族之一。一九四五年,仫佬族被形容為在中國的老撾(Lao)氏族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仡佬族和土老族部落。
仫佬語是壯侗語系的侗水分支的一部份。它有十個音調,與侗(南)族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近似詞彙,貿壯(北)族為百分之五十三。儘管仫佬語是大部份仫佬族的語言,但很多族人都能說雙語或多語,如漢語、壯語和侗語。仫佬族自明代(1368~1644)已經用漢字書寫法來閱讀和寫作。大約有二十二萬三千名仫佬族居於中國。
仫佬族是晉朝(AD 265~420)的遠古遼族和伶族部落的後裔。世紀以來,仫佬族一直努力阻止其民族身分被作為主導的漢族中國人、壯族、苗族和侗族族群所吞噬。現今的仫佬族文明主要中心羅城縣,族人不再穿傳統服裝。此外,許多年輕的仫佬族現在以華語作為母語。
部份中國最奇特的食物源自廣西。除了整個中國南部常見的狗和貓之外,出現在當地菜單令人垂涎的菜餚包括蛇湯、竹鼠、麂角雉、短尾猴腦、果子狸、螞蟻、果狐,以至於犰狳的臉。但羅姓和吳姓的仫佬族不准吃狗肉或動物的內臟。
仫佬族曾經是多神論者,但現在宗教在日常生活中不佔主要地位。昔日族人守依飯節,他們獻豬羊作祭牲,表演舞獅和舞龍,並由仫佬族薩滿念頌咒語。
多家基督教研究機構指中國共有一千六百名仫佬族信徒,但最近有一名探訪者表示:「與我交談的人都從未遇過基督徒,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基督徒是甚麼意思。」一九四九年之前沒有宣教士專門服侍仫佬族的記錄。一九九七年的一篇文章提到羅城縣喬善村由泥磚與瓦片建成的教堂需要復修,但沒有提到這家教會的會眾是漢族中國人還是仫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