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珈族被中國官方納入瑤族之內,雖然他們的文化與一些瑤族相近,其語言屬侗水語支。拉珈族是他們的自稱,但中國人稱他們為茶山瑤族。過去則被稱為長毛瑤族,因他們習慣束長髮,盤成圓髮髻。拉珈族不可與雲南北部的臘卡族、越南(Vietnam)的拉珈族(Lakkia,有相同的名字),及稱自己為拉珈族的雲南拉瓜族混淆。
拉珈族被認為是大瑤山山區的原住民。他們自廣東途徑廣西梧州藤縣和平南縣進入現居地。拉珈族很有可能源於傣族,經數世紀後鄰近瑤族而居,融入瑤族文化,但仍保留自己原有的語言。
拉珈族的住房長而深,內進要經過三至四道閘門,前閘門內飼養牛和豬;後面部份屬居住範圍。拉珈族的求愛方式簡單,「在高塔上……男孩與女孩分別站在兩個角落,互相對唱……透過歌唱,尋找心儀對象者,以唱情歌來求愛,當男女在過程中兩情相悅,便交換手鐲或腰帶作為訂情信物。接著男方家人派媒人到女方家中提親,雙方繼而在吉日成親。」
據一九二二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僅平南縣北部就有偌大的瑤族山區從未被涉足,極少人懂得當地流行的語言。」一九九八年,新平語有聲福音錄音材料首次面世。
拉珈族大多信奉萬物有靈教,少數族人受大瑤山四個瑤族族群影響而信奉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