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聰族又被稱為黃拉祜族或拉祜熙族,一九八七年正式被中國官方納入拉祜族,此前則被視為不確定的少數民族。苦聰族數代以來活於赤貧之中,「他們過著像野獸一樣的原始生活,直至約二十多年前,他們被較文明的同胞發現居於原始叢林內,當時他們瀕臨滅絕」。
十四至十九世紀期間,拉祜族擁有強大的領導,在戰事中頑抗漢族和傣族的統治者,直至一七九九年大敗,他們才開始衰落。這次挫敗導致拉祜族逃往山上,自此分裂為眾多族群。黑拉祜族聲稱自己是純正的拉祜族,並藐視苦聰族於十九世紀時降服於清朝武力之下,自此苦聰族被眾拉祜族群憎恨及壓迫,「苦聰族非單死於缺乏食物,也因被猛獸襲擊或患病致死。單在一九四七至四九年間,村內因而喪失三份之一人口」。
秋收為苦聰族家庭每年帶來少量穀物。他們以捕捉的野鳥或動物,採集的野漿果和香草作補充食物。所有苦聰族女人習慣剃頭,「入城時她們便戴帽子,以免被其他族群看見其禿頭而感尷尬」。
雖然苦聰族信徒數目少於拉祜族,但偉大的五旬節宗宣教士貝開文(H.A. Baker)為一條位於墨江縣人迹罕至的山脊,名為「石欄村」的苦聰族村落帶來屬靈遺產。「聽到貝開文火熱的講道後,全村二十九個家庭回轉歸主,時至今天他們仍真誠地持守信心。現時年老的族人仍喜愛向訪客生動地憶述『貝牧師』(貝開文),懷緬過去」。
苦聰族主要信奉小乘佛教,而大部份拉祜族則信奉萬物有靈教或基督教。昔日基督教不能從拉祜族進入苦聰族,因兩族間深存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