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是這個族群的自稱,已被中國官方併入苗族之內。高雄族被早期宣教士稱為紅苗族;他們也被稱為花垣苗族及北苗族。中國的高雄(東)族人口約為十三萬三千。
宋朝(AD 960~1279)的高雄族組織了一百一十二場戰役,以保護部落領土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柯饒富(Ralph Covell)指:「湖南的苗族(高雄族)似乎長時間受中國人逼迫,但相比貴州及雲南的苗族,他們在心靈上仍保持較大的獨立性,導致他們不願意採納新的信仰。」
高雄族已經從事「種桑樹、養蠶、紡織、剪紙及刺繡」多個世紀。許多高雄族節日的特色音樂以嗩吶和鼓來演奏。
高雄族在習俗上崇拜盤瓠,他們聲稱這龍犬是其祖先。今天,在湖南麻陽縣的高雄族有石碑刻上「本祭盤瓠大王位」,上面有兩個龍頭。某些種類的樹木也被供奉為神明。在許多村莊裡,住所前門被視為神明,村內每年都舉行儀式拜祭這些門,獻豬作祭牲,並把血灑在門柱上。
在一九二○年代,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布萊頓(Brighton, Massachusetts, U.S.A.)天主教受難會的西奧潘.馬圭爾神父(Father Theopane Maguire),在湖南省三個縣的高雄族中展開事工。一九二九年,叛亂分子殺害了三名傳教士,使他們的工作受挫。直至一九三四年,他們帶領了二千五百人歸主,但沒有記錄高雄族相對於漢族的數字。一九四六年,馬圭爾被迫承認:「這裡並沒有驚人的大規模回轉,沒有浩浩蕩蕩向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朝聖,也沒有宣告偉大君王使者的鉅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