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革家族被歸入苗族之內,此分類令他們不滿。他們相信自己是完全獨立的民族,在鄰近的社群中,革家族的衣著獨特,且操難以被明白的語言。革家族常自稱革蒙族,赫目族稱他們為革兜族,西家族稱他們為革武族,木老家族稱他們為革篤族。一份未經證實的報告顯示,革家族於一九九三年被官方賦予少數民族的身分。
有六個音調的革家語屬西苗語支,近似雲南部份苗族使用的語言。一九三三年,宣教士M.H.赫頓(M. H. Hutton)「以赫目語的拼寫原則簡化革家語為文字」。革家族基督教詩歌本和信仰基要問答於一九三七年出版,然而有報告顯示,這些書「可能從未送進革家族地區」。時至今日,赫頓的文字亦未被革家族使用。
革家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傳說指數世紀前,一名位高級漢族軍人愛上一名漂亮的苗族女子,並欲娶她為妻。在那時屬聞所未聞的恥辱,代價是失去職位和官銜,夫妻被趕逐遠離漢族和苗族而居。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後裔衍生出今天的革家族;第二種說法或較符合現實,即革家族為居於遙遠西邊的一支苗(西)族餘剩之民。
革家族女性統一穿著相近的服飾,以記念他們的先祖。另外,革家族在蠟染法方面掌握優良技術。
中國內地會的赫頓是唯一已知於一九四九年前進入革家族服侍的宣教士。他在一九三五年的一篇文章中報導:「最好和最令我們欣喜的消息是,其中一位剛領洗的信徒來自革家族。這消息提醒我這九年的禱告和服侍,為要進入該部落並領一人歸主──現已有六位男士,我也聽聞他們的妻子和家人也願意認識福音。」一九三六年,赫頓提及自己參觀了一次革家族基督徒的崇拜,到了一九三七年,他殼告說已有三個革家族家庭歸主。可惜宣教士被逐出中國後,這些信徒便放棄了信仰。一位革家族觀察者稱:「他們信的是宣教士,而非耶穌。」現時重安區約有一百名革家族信徒。
革家族信奉多神主義和萬物有靈教,大部份人家中設有供奉先人的神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