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Chechen)這個名詞是阿拉伯人在八世紀時對他們的稱呼,此名稱於一七三二年第一次出現在俄羅斯(Russia)的記錄中。車臣最早只是一個村莊的名字。車臣人,是北高加索(Caucasus)地區眾多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現今,所謂的車臣人有多種劃分方法,比如,按照所生活的地域,可分為山地車臣人和平原車臣人或者用組成車臣社會的各個部落來加以區分。
車臣位於俄國南部高加索山區偏遠的山谷中,這裡是政治動亂的溫床。在許多個世紀以來,車臣人很少遷居到高加索以外地區。在俄羅斯以外的車臣人多半是在高加索戰爭之後以及在蘇聯(Soviet Union)時期遷移。
二十世紀上半期,蘇聯統治支配車臣,引入由社會而不是家族的財產擁有權概念,車臣激烈反對。在經受長期的壓迫與苦難之後,車臣人於一九八九年起義,開始反抗俄國人。從那時起,車臣的政治局勢日益惡化,先後爆發了五次大規模戰爭。一九九一年,車臣宣布獨立,但莫斯科(Moscow)政府仍然認為車臣是俄羅斯一個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較近代的車臣戰爭也使數以萬計的車臣難民遷往歐洲聯盟和其他地方定居。近年車臣的局勢稍有緩和。車臣人在俄羅斯境外主要散居於哈薩克(Kazakhstan)、土耳其(Turkey)、阿塞拜疆(Azerbaijian)和中東國家。現時在亞美尼亞(Armenia)約有二百名車臣人。
車臣人的主要語言是車臣語,屬東北高加索語系納克語支(Nakh)。他們的文學語言以中低地的方言為基礎,他們也懂得印古什語(Ingush)。
車臣人從事各種職業,收入水平也有所不同。但大部份人種植穀物、蔬菜或水果,也有人飼養牲畜或從事煉油工作。
車臣人有強大戰士的聲譽,或與他們的國家民族發展歷史複雜,曾對抗蒙古遊牧民族,對抗突厥戰士,反對俄羅斯軍隊希關。從昔日車臣人的氏族精神及英雄主義發展至今天,車臣人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使命。他們在民族抗爭歷史中,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部份車臣伊斯蘭狂熱分子實施的恐怖行動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分離主義游擊隊使車臣變成全世界最可怕的綁架地點,他們在車臣和俄羅斯其他地方進行綁架;如今車臣與俄羅斯的戰火越演越烈,綁架劫持更加是平常事。有些車臣平民為了逃避戰火也四處流離,成為難民。
車臣人以狼代表其國家和民族的象徵。車臣人依賴土地、農場和森林,對大自然有著熱情。在他們的文化中,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他們的自由包括和平和繁榮的概念。
車臣人竭力保持傳統。其文化的特點在於:信仰伊斯蘭教、男權優先、注重親緣聯繫、村社生活、尊敬長老等。他們在家中和日常生活中,實行迴避制度,也就是妻子不能與公公說話,不能與丈夫坐在一起吃飯,當男人走進房間時,女人必須站起來,雙眼盯著地面。
八世紀時,基督教教堂曾經在車臣人當中興建,也有車臣人成為基督徒。可惜到了十六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到十七世紀基督教在車臣人當中消失。現今幾乎所有車臣人都是穆斯林,如當中有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可能會面臨酷刑或死亡,但有跡象顯示車臣人當中可能有一小群基督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