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地人是南亞印度(India)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他們分為四個小族群:貝拉爾(Berar)、丹瓦爾(Dhanwar)、馬拉塔(Maratha)和塔庫爾(Thakur),每個小族群講馬拉地語的一種方言。馬拉地語(Marathi),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Indo-Aryan language)。
在外地生活的馬拉地族雖然不多,但其遷移歷史已超過一個世紀,在英國(United Kingdom)或歐洲大城市地區定居。居住在倫敦(London)以外的馬拉地族有的是醫生和工程師等專業族士。在英國殖民時期,部份馬拉地族移民往其他國家,其中少量遷移至東非。現時在毛里裘斯(Mauritius)約有一萬八千名馬拉地族。
一九六五年,因移民政策生效,大批馬拉地族移民到北美,他們多數是專業人士,如醫生、工程師或科學家。第二次移民潮發生在資訊技術熱潮期間,馬拉地族遷往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澳洲(Australia)、海灣區、歐洲、亞洲如日本和中國等。
在毛里裘斯的馬拉地族當中,可以區分出兩類文化:第一類是信奉和延續其祖先的文化、儀式、語言和風俗,強烈地認同自己的民族身分;第二類的馬拉地族混合了其他文化,失去了其祖先的文化遺產和特點,他們的祖先很早期已定居於毛里裘斯,而且信奉天主教。但不論是前者或後者,他們和一般印度社會一樣,以家庭單位為基礎。馬拉地族也很重視家庭,家族成員彼此靠近居住,互相聯繫,建立大家庭。他們一般只會與族內人聯婚,拒絕接受異族通婚。
馬拉地族以誠實、勤勞、好客而著稱。夫妻相敬如賓,恩愛和睦。每年八月,馬拉地婦女慶祝著名的卡爾瓦‧喬特節(Karva Chauth)。節日當天,婦女為自己的丈夫齋戒、祈禱。月亮升起時,齋戒結束,丈夫給妻子送來水,隨後,人開始舉行盛宴,唱歌跳舞,交換禮物,慶祝節日。
服飾方面,馬拉地族仍會保留著傳統的服飾,但已有不少改變,夾雜了不少西方文化。女性喜歡穿著織物或彩色耀眼的及膝長襯衫,戴著珠寶首飾。他們額頭上的紅點除了在傳統上反映婚姻狀況外,現今已成為女性氣質和優雅的表徵,是美麗的裝飾。男士會穿傳統服裝或西式服裝。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比較重視傳統服飾。
文學藝術方面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十三世紀已有馬拉地族的文學書籍。傳統的音樂、歌曲也一直代代相傳,至今仍在族中流行。而宗教是各項藝術和文化遺產的重要元素和色彩。
馬拉地族大多是印度教教徒。他們把印度教融入生活當中,崇拜多神,有著作、讚歌、宗教儀式、神學、社會法律和關於印度教的神話和女神。在毛里裘斯,約有99% 的馬拉地族是印度教教徒,只有1% 是基督徒。大多數馬拉地族基督徒由信奉印度教回轉跟隨基督,因此他們的生活文化,如服飾、食物等習俗仍帶有印度文化,甚至印度教色彩。
雖然《聖經》和其他福音影音製品已經翻譯成馬拉地語的各種方言,馬拉地族基督徒也很少受到迫害,但在這族群中,目前仍只有少數馬拉地族接受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