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Malaysia
阿拉伯人
Arab

 

 

人口數目

全球阿拉伯人人口超過二億,分布各地,成為二十二個國家的主要人口。

在馬來西亞,阿拉伯人口大約有一萬四千名。

社會結構

隨著年代的轉變,阿拉伯族群的社會結構及文化漸漸起了重大的變化,他們由沙漠牧羊世界走向今天的城市及工業化世界,在許多發達的西方國家也能找到阿拉伯族群的足跡。由於許多阿拉伯人遷居到城鎮生活,這對他們與傳統家庭及部族的連繫造成某程度的衝擊,對傳統的社會結構形成壓力,由傳統的部族觀念轉化為民族觀念。

今天,許多阿拉伯人居住在城市和城鎮,不論男女均有更多教育和就業機會,社會內"中產階級"不斷增多,尤其是散居於外國的阿拉伯人,他們的生活條件更豐足。

傳統文化

雖然今天阿拉伯人的生活和傳統觀念改變了不少,他們仍致力保存傳統文化,例如在孩子的命名上已能反映出阿拉伯人生活的三個主要傳統元素:家族,家庭和宗教。因此,一個小孩的名稱可能包含宗教、家鄉和父親的名字。另外,還有一些傳統習俗仍實行至今,例如男孩割包皮儀式,這象徵男孩正式融入宗教社區。

語言

阿拉伯語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語言。阿拉伯語因分佈廣闊,因此各個地區都有其方言,而「標準」阿拉伯語則是以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為準。

阿拉伯文的使用大概分有兩種形式:"古典阿拉伯文"(classical Arabic)在全球阿拉伯社群中是正式的統一語言,口語及書面用法一至,用於宗教和文學上;"口語阿拉伯文"(colloquial Arabic)是非正式的口語,方言因地而異。受過良好教育的阿拉伯人一般通曉這兩種形式。

服飾

阿拉伯的青年男女在服飾方面受西方文化影響,喜歡追趕時尚潮流,穿著西裝、夾克、套裝、長褲、連衣裙或牛仔褲等。當然,除此之外,身穿傳統大袍、頭戴頭巾面紗的也依然大有人在。

很多阿拉伯女性用色彩斑斕的絲巾取代了傳統頭巾,並根據衣裝的色彩款式,搭配顏色圖案相宜的頭巾,從而增添了阿拉伯傳統服飾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民族精神

阿拉伯文化有幾千年歷史,縱使阿拉伯人在傳統的生活和觀念上有許多的改變,他們仍保持堅強的民族精神,對阿拉伯傳統文化及語言有著深刻的認識,即使身處在不同的國土上,面對不同的客觀環境、宗教及政治氣侯的變遷,他們都會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他們有堅定的政治理想,一直尋求政治上的團結。在伊斯蘭教族群當中,阿拉伯人是最具有政治影響力及代表性的伊斯蘭教民族。

宗教

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有著根深柢固的歷史連繫,絕大多數的阿拉伯人是穆斯林,大部份是遜尼派,少數是什葉派。他們十分抗拒甚至反對基督教,這是宣教的一大阻礙。他們當中只有0.2%的人口是基督徒。暫時未有阿拉伯語的福音廣播及電影。

其他生活禮儀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禁吃豬肉,不吃外形醜惡和不潔之物,如甲魚、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動物。如獵取野味時,打中後獵人即在血還沒有凝固時,迅速割斷其喉頭,否則就不能吃。

阿拉伯人熱情好客,同阿拉伯人交往稍熟,他就會請你去他家裡或到餐廳吃飯,作為客人,必須要按時出席並不能拒絕他們對你的款待。

他們善用身體的動作表達情意,懂得阿拉伯身體語言可以避免誤會。

阿拉伯人見面時,主要是握手和擁抱。但在傳統禮儀上,勿主動與女性握手或隨意拍攝女性,從社交禮儀上講,一般情況下男性不主動跟女性握手,應先等女性伸手以免尷尬。此外,還要確保與阿拉伯人握手時使用右手,而不是用左手。

禱告事項
  • 求主興起阿拉伯語的福音廣播及電影事工,使福音在阿拉伯人群體中得以有效廣傳。
  • 在馬來西亞的阿拉伯人群體中有極少數基督徒,求主賜下平安,堅固他們的信心。求主賜下你的力量,叫他們有勇氣向族人傳福音。
  • 阿拉伯人在傳統的觀念上已有不少改變,但仍抗拒基督徒,求主打開阿拉伯人的心,亦求你感動更多你的僕人進到他們當中分享主愛,與阿拉伯人 建立關係。
  • 求主在阿拉伯人社群當中建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