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阿富汗
Afghanistan
哈扎拉族
Hazara

 

 

簡介

對身處阿富汗(Afghanistan)境內的什葉派穆斯林哈扎拉族來說,時代正在快速變化之中。經歷長達幾個世紀的歧視、虐待、種族清洗及塔利班(Taliban)屠殺,哈扎拉族終於走到黃金時代。他們在遜尼派穆斯林的汪洋裡是唯一的什葉派穆斯林。以美軍為首的聯軍趕走塔利班之後,推介了從西方觀點出發的人權;儘管許多阿富汗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總有人開始享受新的公民權利和自由,尤其是哈扎拉族。在文化方面,哈扎拉族曾為保持睦鄰關係而採用其他群體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如此的適應力幫助他們充分利用長期遭否定的權利和機會。今天,哈扎拉族婦女接受教育是常見的事,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因這國家的女性識字率屬全球最低之一。新一代的男女在學校念書有相對安全性,受激勵於目前的自由,可能會改變阿富汗的民族權力平衡,以及對哈扎拉族的普遍看法。在阿富汗,約有二百七十九萬三千名哈扎拉族。

歷史

哈扎拉族早於第二世紀,已定居於阿富汗,屬最早期的居民。他們的傳統家園位於阿富汗中部崎嶇蜿蜒的山脈之間的哈扎拉賈特(Hazarajat)。那裡陡峭山峰、急流奔竄,是幾乎無法進入。哈扎拉族的起源備受爭議。哈扎拉這名字是個波斯詞,意思是「千」。目前的說法源於他們明顯帶著亞洲人面貌的特徵,他們被認為是十三世紀時期,成吉思汗留下的蒙古兵混入土耳其血脈的後裔。他們一種沒有文字的方言哈扎拉支語(Hazaragi),包括了不同地方的詞彙──阿拉伯語(Arabic)、烏爾都語(Urdu)、蒙古語(Mongol)、土耳其語(Turkish)和達里語/波斯語(Dari/Farsi)(也就是現代阿富汗的主要語言)。十九世紀以前,哈扎拉族佔阿富汗總人口的67%,屬最大民族群體。到了一八九三年,因政治行動的結果,他們的自治權也從此失去,超過半數人被屠殺。後來原教旨主義(fundamentalist)的政府,包括塔利班,試圖通過標籤哈扎拉族僅僅為宗教實體,從歷史、政治和文化上將他們邊緣化,並繼續攻擊他們直至全被趕出權力圈為止。哈扎拉族絕大多數生活在阿富汗中部,不少也存在於各大城鎮。許多哈扎拉族男性離開哈扎拉賈特,到鄰國或國外工作。

哈扎拉族是個特殊的民族──由於宗教、種族混合及崇尚自主,從阿富汗同胞當中區分出來。他們也因此歷盡滄桑。特別是在過去的兩個世紀,永無休止的迫害塑造及規劃了哈扎拉族。他們面對歧視,首先因為他們屬少數派的什葉派穆斯林,而在阿富汗遜尼派穆斯林佔大多數,另一原因是出於種族偏見。

哈扎拉族遭遇嚴重的壓迫及無數次的民族大屠殺。種族滅絕及大屠殺主要由普什圖族塔利班執行,人權觀察組織等團體已經將這些事情記錄在案。這種侵犯人權的事不僅發生在哈扎拉賈特,由塔利班控制的所有地區都發生過。尤其是在一九九八年,大規模殺害約八千名平民後,塔利班公開宣稱將會針對哈扎拉族。

阿富汗是歷史上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在過往政府管治下,哈扎拉賈特地區被推向更差的邊沿。二○○一年,塔利班被驅逐後,新政府於二○一二年起曾大灑金錢,重建國家。哈扎拉族被歧視可見於新政府容許庫奇人(Kuchis,阿富汗游牧民族,根據季節到處遷移)在夏季使用哈扎拉牧場。在山區之間的哈扎拉賈特,甚少農場土地存在,在漫長而嚴酷的冬季,哈扎拉族就靠著這些牧場土地維生。二○○七年,一些庫奇游牧民族進入哈扎拉賈特部份地區放牧牲畜,當地的哈扎拉族奮起抵抗,衝突發生,雙方使用突擊步槍,數人死亡。即使中央政府被迫進行干預,這樣的事件仍不斷發生。

語言

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哈扎拉族講哈扎拉支語,屬波斯語、阿富汗語的一種方言,其中帶著相當多的蒙古語借詞。

在較大的城市,如喀布爾(Kabul)和馬扎里沙里夫(Mazari),哈扎拉族都不再說哈扎拉支語,但會說標準波斯語或其他區域變種的波斯語。

生活

在一九七八至二○○一年的戰爭年代,無數的哈扎拉族與阿富汗人逃亡到巴基斯坦(Pakistan)和伊朗(Iran)。雖然不少難民返回家園在喀布爾定居打工、到市場做買賣或進入服務性行業,大部份卻都回到自己的山區家鄉。哈扎拉族由六個部落組成,重視所屬村落位置,而非家族關係。安排式的婚姻要付出代價,通常是新郎獲得經濟好處,新娘嫁入丈夫的家。在這乾旱的地區,半游牧生活單調而嚴峻,微薄的糧食作物及畜牧全靠十月至翌年四月所下的雪來澆灌。持續乾旱的情況並不少見。所建房屋按地點和季節而異,在山谷,由曬乾的磚頭建成,塗上泥和稻草的混合物;海拔較高之處,由石塊與木材做的屋頂建成;到了夏季,帳篷派用場了,因為羊群會遷移至草場高地。

食物僅可裹腹,包括麵包,可能會有蔬菜和乳製品,如脫脂乳、乳酪及硬乳酪。大米和茶葉通過以物易物換取。在乾旱年份,營養不良和飢餓經常發生。健康問題嚴重,加上地勢隔絕,衛生條件惡劣又幾乎得不到醫療照顧,有病也得長途跋涉或騎驢就醫。肺結核病、痳瘋病、痢疾、因沙塵暴及住所煙熏引起的眼疾往往得不到治療。

文化

哈扎拉賈特以外的哈扎拉族都接納他們所處城市的文化,一般都相當波斯化,抄襲了阿富汗塔吉克族的習俗和傳統。傳統上,哈扎拉族是高原的農民,雖然如塔吉克族般已定居,在哈扎拉賈特,他們仍保留了許多自己的習俗和傳統,其中一些與中亞塔吉克族關係更密切,而非阿富汗塔吉克族。譬如說,許多哈扎拉族音樂家出名熟練的一樣樂器坦布拉琴(dambura),是一種區域性和本地樂器,類似琵琶,也見於其他中亞國家如塔吉克(Tajikistan)和烏茲別克(Uzbekistan)。

哈扎拉族充滿才華,非常享受詩歌,經常背誦,並用來教導孩子,講的故事和音樂與他們對文化有顯著聯繫。他們是專業的地毯織工、刺繡工和書法家(雖然大部份是文盲)。摔跤和棒球類遊戲是他們最喜歡的消遣。

在傳說和民間故事裡,哈扎拉族女性備受尊重。遮蓋全身的罩袍是傳統服飾,明亮的綠色和紅色花裙子,不穿沾阿富汗文化色彩的長內褲,而穿長絲襪、毛皮長靴、串珠頭飾、用錢幣串成的重項鍊。塔利班時期以前的哈扎拉族婦女,因獨立與勤勞被賦予機會,擁有高學歷,成為教學或醫療專業人士,也擔任政治角色。而且,不像其他的阿富汗婦女,她們在戰鬥中和哈扎拉族男性並肩作戰。

經常被用來形容哈扎拉族的形容詞包括:勇敢、勤勞、守信、友好和堅守承諾。眾所週知,他們是傑出的戰士,今天他們正為平等權利、和平和阿富汗的團結而戰鬥,希望為孩子建立更好的未來。

信仰

只有0.03%屬於福音派基督徒。

哈扎拉族都是穆斯林[(主要是伊馬米什葉派(Imam Shi'ite),也稱為「十二人派」(Twelvers),特別尊崇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與塔吉克族有著深厚關係的哈扎拉族屬伊斯瑪儀什葉派[(也稱為「七人派」(Seveners)]。兩個教派雖有深厚的感情,往往互相否認他們之間有任何民族牽連。

由於多數阿富汗人屬遜尼派穆斯林,形成了歧視哈扎拉族的背景。哈扎拉族可能打從十六世紀便信從什葉派。不過,也有少數的哈扎拉族是遜尼派。遜尼派哈扎拉族依附於非哈扎拉族;而因著宗教信仰和政治目的,伊斯瑪儀哈扎拉族則一直被隔離於其餘哈扎拉族。

需求

哈扎拉族急需基本的醫療保健和清潔用水。文盲率相當高,必須為男、女孩提供足夠的就學機會。那裡有宣教工作的機會,但那些正在參與的人(主要屬醫療和人道主義性質)面對極端困難的環境。在哈扎拉族中間,並沒有正式的宣教士。

要在夏季進入哈扎拉族的家園很難,在冬季幾乎不可能。歸信基督教的人對接觸其他信徒帶著猶豫心態,擔心當中可能有密探。被政府線人告發的基督徒會面臨酷刑,甚至死亡,除非他們放棄對基督的信仰。

禱告事項
  • 祈求來自基督的屬靈解放為哈扎拉族的明天帶來明確的盼望。
  • 求主呼召人起來與哈扎拉族分享基督的福音,並且幫助他們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 祈求神差派基督徒教師和掃盲工作者服侍哈扎拉族。
  • 祈禱住在哈扎拉族當中或鄰近的基督徒勇於與他們分享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