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Afghanistan)境內的埃馬克 (Aimaq)族群有一百三十萬人。泰穆爾族(Timuri) 屬埃馬克族群的一支,住在阿富汗。他們的主要語言是埃馬克語。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最大的分支遜尼派,遵循《古蘭經》的教義,並認為前四個哈里發(Caliph)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者。
泰穆爾族是伊朗(Iran)、蒙古和中亞的混合體,他們是半游牧民族,在二十世紀洪水和侵蝕為患前曾是全游牧民族。在世界上,這個地區一直是軍隊必爭之地,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成吉思汗、英國(United Kingdom)和俄羅斯(Russia)的大軍曾路經此地。
公元四百年,景教信徒帶來了福音。直至一三七○年帖木兒入侵前,這地區仍有許多敘利亞(Syria)基督徒。泰穆爾這名字可能來自帖木兒(Timur Baktior),因十四世紀後期,他正是大部份伊斯蘭世界的領袖,逼迫被征服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
泰穆爾族屬於一個更大的群體:察哈爾‧埃馬克族群(Char Aimaq,蒙古語「四個部落」)的一部份。
泰穆爾族曾經是人口最多、最強大的部落。他們現在居住在伊朗和阿富汗邊境的山區農村,主要是在馬什哈德(Mashhad )南部的呼羅珊省(Khorasan),也是講埃馬克語的主要城市。
伊朗和阿富汗大約有三十萬泰穆爾族。語言被列為印歐語、印度 - 伊朗語、伊朗語和波斯語,是一種綜合語言,大多數操埃馬克語的人都會明白波斯語。由於地理位置及受到迫害,識字率相當低。傳統上,在亞洲口語人民當中,他們講故事的技巧被公認是偉大的藝術。
泰穆爾族以農耕和畜牧維生,很珍惜他們的動物,財富是由一個人擁有的動物數量和質量來計算。大多數泰穆爾族不再擁有龐大的牧群,綿羊卻可以在這種氣候下常年吃草。他們吃和住都不講究,主食是泥爐烤的全麥麵包。小麥、葡萄、大米、大麥、燕麥、瓜類和蔬菜是主要農作物,剩餘產品則在阿富汗赫拉特(Herat)市場出售為他們帶來收入。
他們的居住地土地乾旱和山多,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冬天時他們定居在城鎮,住在磚木房,羊群吃儲糧。其餘時間到處放牧,居住於蒙古包。
他們穿著以羊毛為主,也穿棉花和其他物料的衣服,更冷的天氣裡他們套上大披肩。他們一般穿棉質寬鬆褲子和長襯衫,款式和材料質量取決於氣候和居住地點。男士還戴上圓頭巾帽,婦女從頭到腳用黑色長罩衫包起來。在赫拉特,頭套是女性裝束的一部份。
很多女性是地毯編織工人,泰穆爾族以精心製作的赫拉特卑路支( Heart Baluch)地毯馳 名。母親在便攜式織機上教導女兒用羊毛編織傳自祖先的地毯圖案。經濟困難時,他們會出售令人渴望得到的地毯以購買食物 。
傳統上,汗是泰穆爾族的首領,因為他繁衍自部落的始創人;今天,伊朗政府正推動打破這種統治制度。泰穆爾族儘管被迫信奉伊斯蘭教,女孩仍保持很大的獨立性,能與男性自由交往,選擇自己的丈夫,她們通常在十八歲結婚。
阿富汗對基督教存敵對態度,以前的基督徒人口全被放逐,目前泰穆爾族約有2%福音派基督教,沒有教會。
泰穆爾族絕大多數是遜尼派穆斯林, 談論宗教不受限制,因為這是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泰穆爾族為保持健康和保存羊群面對不少困難,給予他們獸醫或畜牧業動物護理專家的幫助是最具策略性。
土壤保育人士可以協助訓練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建立農業和糧食救濟的項目應該多加探討。
由於泰穆爾族倚重口語和音樂,策略上應該把說故事和音樂考慮在內。
為了幫助他們改善經濟,商人和一些傳道機構,如美南浸信會的婦女差傳部,可以連同地毯商人到他們當中建立進/出口業務。